石家庄长城医院围产期心肌病网-百姓放心网上咨询平台

围生期心肌病首页 | 加入收藏
围产期心肌病治疗

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6-25
    围产期心肌病发病机制:
    正常妊娠期,母体血容量于5周时开始增加,32~34周增加40%~50%;心排出量于10周时开始增加,24周增加30%~50%;心率增加15%~30%;收缩压于24周开始增加,36周时增加15%~30%;舒张压下降;外周血管阻力于6~10周开始下降,20~24周降40%~50%;且母体氧耗量增加。
    在此期间,雌激素、孕酮、血管紧张素原及醛固酮增高均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而胎盘中某些类生长激素物质的影响及某些血管因子参与调节也可进一步促进血容量增加。
    分娩时,心输出量继续增加,同时血压也增加,尤其在子宫收缩,每次宫缩心排出量需增加20%,肺循环静脉压力增加,这些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受到分娩方式影响。
    产后初期血液从产后的子宫进入体循环,虽血容量下降,但心输出量继续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此期间心率及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围产期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率较低(1/4000-15000),占孕妇0.75‰-2.5‰,农村高于城市,死亡率较高,18%~56%,如能及早处理,痊愈后心脏可完全恢复正常,多数患者6个月内恢复,再次妊娠会再发生,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
    24小时咨询热线:0311-85839177;微信号:19933007320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